男子三进戒毒所 出戒毒所那天6岁女儿溺亡
戒毒人员做操增强体质 记者 唐光峰 摄
戒毒人员劳动是为了改掉过去游手好闲的习惯 记者 唐光峰
国际禁毒日将至,记者探访厦门司法强戒所,为您讲述堕落与重生的故事
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将至,今天,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七大队的戒毒人员小张,将站上演讲台,讲述自己及身边人染上毒瘾、被强制戒毒的故事,以此警醒大家远离毒品,珍爱生命。27岁的他,高中便开始“溜冰”,最终退学,这是他第一次站上演讲台。
昨日,记者推开了强戒所的“二道门”,找到了小张及其演讲中将提到的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老陈。
晨报记者 陈佩珊
通讯员 肖成良
故事
1
妻子入狱只愿换他悔改
肤白高瘦的小张,27岁,曾经以“溜冰”(吸食K粉)为豪。“不玩不时尚。”那时候,他正在上高中。
小张的父母离异,他跟着父亲生活。2008年高中寄宿时,小张在朋友生日聚会上接触了“溜冰”。他明知那是毒品,但仍天真地认为偶尔一次不会上瘾。之后,他几乎每晚都会翻墙出校吸毒。后来,他退学了,认识了妻子并隐瞒“瘾君子”身份。妻子怀大女儿时,他曾担心自己吸毒会影响胎儿发育,每次都留意B超结果。一次B超,医生称看不见胎儿一只胳膊,小张有点心慌,想戒毒,但可惜的是,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。
2011年,小张第一次被抓,父亲才知他染上了毒瘾。为了让他脱离那个环境,父亲让他外出投奔亲戚。此举切断了小张与毒品的接触,果然帮他戒掉了毒瘾。然而,2013年春节,小张一回老家,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。
2014年7月,为了招待朋友,小张拿着妻子的身份证去酒店开了个房,自己在房间里“溜冰”被查。民警找到其妻子时,妻子主动承认房间是她开的,最终因容留他人吸毒入狱。那时,小女儿仅几个月大。
家人去看其妻子时,妻子表示:“坐几个月牢没事,只要能让他悔改就行。”不过,妻子的愿望落空了,几个月后,小张又进了强戒所。去年,失望的妻子出狱后,带着大女儿回了娘家,再没回来。
“我开的房,却不敢承认,还让她坐牢,我觉得这不是男人该做的。”对于妻子带走大女儿这事,小张是支持的,他说:“孩子七八岁了,再待家里,早晚会知道爸爸吸毒这件事,跟她妈妈走对她好。”
故事
2
出戒毒所那天女儿溺亡
“这一次真的后悔了,把家里害得差不多了!”在强戒所里,老陈低声说道。他回忆了自己三进戒毒所、一次以贩养吸被判刑的经历,“吸毒后,开始厄运连连。”
原本,老陈有个幸福家庭,有辆自己的车。在每天必经的加油站里,老陈认识了男子小聪。在小聪怂恿下,老陈开始吸食海洛因,“主要是缓解疲劳、提神。”一开始,两人就在加油站地下室里吸,小聪不仅提供免费现场吸食,还提供免费外带。
老陈染毒瘾一事被父亲发现,父亲把他捆送至派出所。那是他第一次进强戒所。出来后,担心再被父亲送进去,老陈带着卖车得来7.6万元去了浙江,再次因为吸毒进了戒毒所。
2006年2月17日,那天上午发生的一切老陈至今历历在目。当天上午8点,他从浙江的戒毒所里出来,妻子专程从贵州去接他。2个小时后,就在夫妻俩准备取钱去买身新衣裳时,他们接到了父母从老家打来的电话。“孩子出事了!”他们年仅6岁的女儿掉进井里溺亡了。
如果不是自己进了戒毒所,妻子就不用千里迢迢来接自己,孩子就有人照料,就不会发生意外……老陈来到厦门后一直很自责,在愧疚中,他复吸了,麻痹自己,逃避现实。
去年3月的一天,妻子离开翔安暂住处,不久就失联了。老陈报警得知,老婆因容留自己吸毒被抓。妻子为了保护当时尚在家中的自己,没将民警带回暂住处。从那天起,老陈再没联系上妻子。不久后,老陈又被送进了强戒所里,找妻子难上加难。
如今,贵州老家里,只剩年迈的父母、两个需人照顾的儿子,其中大儿子还患有癫痫。 老陈掐指算了算,自己还有11个月才能离开强戒所。他说,出去后第一件事,就是去找妻子。“在福州。”这是他目前所知的惟一线索。
——译声厦门翻译公司
译声厦门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,译声厦门翻译公司秉承“诚信 专业”的服务理念,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。了解更多信息:请直接致电:400-600-6870咨询。